嘉定区产教融合的进展、成效与展望
嘉定区教育局
推进“五个新城”建设是“十四五”时期上海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判断,嘉定新城作为上海五大新城之一,在充分发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长三角综合性节点以及嘉定新城辐射带动等四大核心功能上持续发力,给区域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嘉定区教育局依法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行业企业参与管理、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嘉定经济社会的能力,推进嘉定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开展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在区教育局的统筹下,2023年6月,由上海嘉定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上海嘉定区产教联合体、上海国际汽车城管理委员会和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申报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产教联合体获市教委立项建设,目前联合体组织架构、联合体章程等文件正在制订和完善。2024年4月28日,嘉定区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上海工商职业学院成功举行,市教委,嘉定区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仪式。此外,上海国际汽车城产教联合体联成立仪式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中。2023 年8月,工艺美院联动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共同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了 3 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其中2个共同体获市教委立项。未来,围绕打造“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的联合体、共同体新范式,对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供给、提高校企“双元”育人成效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探索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区职教集团、成教学院、各职业院校加强政府与行业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其中,工商学院与彼途教育、大唐电信联合举办“PIC现代服务学院”和“大唐信息技术学院”特色产业学院,合作案例成功入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科技学院牵手世界级头部企业,建立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百度Apollo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中心,2022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2023年11月10日,嘉定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开放大学签订区校合作协议,成立上海开放大学汽车产业学院。2024年5月14日,汽车产业学院召开第一届院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签署合作备忘录,确认第一届院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审议院委会议事规则,确认学院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审议学院章程;通过学院建设方案及2024年工作计划。此次会议成功的召开,标志着嘉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百度Apollo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工艺与装饰产业学院、大唐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入围上海市首批10个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名单,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汽车产业学院入围首批10个培育建设名单。在产业学院建设的基础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等4个专业获上海市首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专业立项。
3.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区职教集团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按照“人才培养+多元功能”的1+N模式支持校企合作基地建设。2022年9月起,遴选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校企合作基地、城市更新设计实践基地、直播电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高素质康复治疗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基地等5个高水平校合作基地建设,建设周期3年,每个基地资助经费15万元。在区发改委的牵头下,2022年10月,区教育局积极推荐与区域职业院校有深度合作的3家企业申报上海市2022年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其中上海劢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入选。迄今,嘉定有10家上海市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其中9家企业为嘉定职教集团理事会成员单位。
(二)提升职业教育学生培养质量
1.建立职业技能人才供需发布机制。2022年起,区职教集团向市教委职教处申请专项资金,在嘉定区就促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委托专业机构围绕区域汽车研发/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在线经济、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及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设计了嘉定区职业能人才供需模型。通过动态分析,开展职业技能人才供需调研和数据采集,并2022年、2023年两期供需趋势报告。职业技能人才需求趋势的定期发布对院校进行专业布局调整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推动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围绕“四大功能” “四大品牌”“五个中心”“五型经济”“九大产业”“五大新城”等城市发展需求,区域职业院校不断调整院校发展和专业布局,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新增大数据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智能控制技术等中、高职专业19个,停止文秘、学前教育、商务管理、新媒体与平面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等6个专业招生;高水平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建设1所国家“双高”计划院校、2所上海高水平高职学校、5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示范引领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赋能增效。目前,嘉定区域内的6所职业院校,开设近100个专业,中高职院校在校生共2万余人。连续多年以来,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8%、96%以上,每年为社会直接输送近5000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7%以上。
3.畅通职业院校学生贯通培养途径。强化类型教育特色建设,构建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体系,为中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机会。支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科学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与大众工业学校建设贯通培养联合体,2023年成功申报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三个中高贯通试点培养专业。目前,区域内职业院校有中高职贯通专业38个,中本贯通专业2个,高本贯通专业5个,年招生规模1600余人。
(三)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发展目标,并按年度确立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建立骨干教师(区、校级)、专业带头人、金牌教练、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师标准等一整套标准体系,明确发展举措,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为专业教师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完善准入机制。深化“双师型”素养导向的专业教师招聘。明确专业教师招聘岗位要求“能胜任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具有较强的实验实训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者优先”。2023年引进15名教师,其中“双师型”教师8人,师资队伍结构得以优化。同时,努力留用具有特殊才能的编外专业教师。积极与上级单位联动,为其进编争取政策支持,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限制。区属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连续两年保持在88%左右。
3.健全培育机制。精准对接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双师型”素养提升。区属院校共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品类44种,开展寒暑假下企业实践64人次;专业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类、教学能力类赛事共16项,累计获奖97人次。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骨干教师的帮扶与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和辐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动其更多成为年轻“双师”;组织区(校)骨干教师展示课共15节,传帮带师徒结对30对。
多措并举全力赋能之下,区属学校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1名“双师型”教师晋升为正高级讲师,“付磊机电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嘉昆太”职业教育联盟名师培育工作室先后获批,新增“嘉定工匠”1名,10名“双师型”教师获评区第七届优秀骨干教师、第十届学科带头人,共同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4.建立培养保障机制。职教集团根据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2023年修订“双师型”教师资助条件,设立预算项目经费9万元,培养资助30名院校专兼职专业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构建了区域内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团队。在三所中职校实施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工作,2023年经学校申报、职教集团审批、市教委审核资助的兼职教师个人共12人,团队3个(10人)。
(四)厚实职业培训基地建设
1.开展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根据市人社局 市教委《关于本市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社职【2021】401号)的相关精神,区域6所中、高职院校积极通过专业论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获批中、高级工评价项目20多个。院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融入相应专业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2023届高职毕业生获得高级工(三级)技能等级证书1200多人,保障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大众工业与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合作,在校内社评价点,可开展车工(数控车床)、铣工(数控铣床)、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钳工、电梯安装维修工、计算机维修工、汽车维修工等项目的评价工作。
2.建立培养技能竞赛选手的长效机制。大众工业是第47届世技赛“原型制作”、“工业机械”上海集训主基地,“CAD机械设计”、“数控车”、“机电一体化”、“焊接”、“车身修理”、“制造团队挑战赛”六个项目上海集训副基地,也是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装配钳工”、“电工”、“CAD机械设计(国赛)”、“无人机装调检修”上海集训基地。工艺美院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商品展示技术项目、油漆与装饰技术项目、工业设计项目四个上海市选手培养基地,其中商品展示技术项目、工业设计项目已申报为国家基地。工商职院是第47届世技赛“汽车技术项目”“数控铣项目”“珠宝加工项目”“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餐厅服务项目”等6个项目的上海市集训基地,同时还是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国赛精选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珠宝加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区块链应用操作”“家政服务(整理收纳)”等5个项目的上海市集训单位。集训基地是承担大赛选手选拔培养任务的重要平台,是开展大赛资源应用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将基地建设纳入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统筹推进,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23年上半年,大众工业、工艺美院、工商职院、科技学院等4所院校55名师生代表嘉定区参加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奖11枚,银奖14枚,铜奖9枚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职业院校在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成果。2023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大众工业、工商学院、工艺美院等职业院校共有12名师生代表上海参赛,获得1金、1铜、2优胜的好成绩。
二、未来工作的展望
一是加快出台嘉定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区政府出面,推动区域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等方面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中科院在嘉定的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重点建设符合区域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群。
二是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在这些重点建设专业群上覆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人才培养路径,多路径开展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探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整合区域资源,规建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
三是提升重点专业群区级校内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能级,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建设重点专业群区级企业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研究制定共享机制及运行制度。
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职教社的多元协同机制,继续推进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政策,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新创业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师培养基地。
五是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和制度体系。聚焦嘉定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依托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成“校内+校外”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养一批企业供养的专职培训师,落实职业培训补贴、首席技师资助选拔培养等政策措施,持续开展以“嘉定工匠”为引领的高技能人才品牌建设,实现职业院校教育与区域各类劳动就业培训的互相沟通。进一步落实《关于印发嘉定区关于使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工作的实施办法》(嘉人社发[2021]60号)的文件精神,汇同区教育局、区人社、区总工会、区财政等部门协商,制定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办法,设立统筹经费培训项目,采用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开展职工技能培训。
2024.5.14